close

 
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90088?utm_source=Drhuang.FB&utm_medium=social&utm_campaign=cp-f10-editor-5090088-210703

 

 

在新冠病毒的疫情期間,我們在媒體上常常聽到這幾個名詞:PCR檢驗陽性、快篩陽性、抗體陽性,然而一般人或許不太理解三者差異所在,今天就來跟大家一次解釋清楚。

 

 

PCR陽性、快篩陽性,與抗體陽性分別代表什麼意義?

Shutterstock

 

 

新冠病毒的基本概念

 

想像一下新冠病毒這個東西,長的像一顆紅毛膽,如果從中間剖開,由外到內分別有兩個重要的結構:露在最外面的「冠」,一根一根像雞腿棒一樣,我們稱之為「棘蛋白」;而藏在最裡面的病毒核酸,上面刻著病毒的基因,我們則稱之為RNA。

 

當病毒入侵身體的時候,棘蛋白就是牠的手,在黏液中拼命的抓,想抓住人類的細胞,一旦鉤上了,病毒就會融入細胞,丟出病毒RNA,強迫人類的細胞幫牠製造新病毒,繁衍徒子徒孫。除此之外,病毒本身還帶有一些不同功能的蛋白質,比如說核蛋白,膜蛋白等等,在感染的過程中,這些蛋白質也會暴露在外。新冠病毒的一生,大致上就是這麼一回事兒。

 

 

人臉辨識和查身份證

 

瞭解上述幾個重點之後,我們再來看PCR篩檢、快篩,與抗體檢驗,分別在查些什麼。首先,所謂「快篩」就是利用檢驗的技術,看看你的口水裡有沒有「棘蛋白」或「核蛋白」,畢竟在沒有急性感染的情形下,這些惡魔的蛋白質,都不該出現在人類身體裡。我通常會比喻,快篩就像是「人臉辨識」,快篩警察在路上巡邏,看到一個人臉很面熟,長的很像通緝犯,立刻會上前去逮人。但是人臉辨識容易出錯,要怎麼樣更精確的抓到兇手呢?這時候PCR檢驗就派上用場了。

 

    PCR檢驗是在驗什麼?是驗剛才提到的病毒RNA,也就是病毒的基因。舉例來說,當警察已經上前盤查嫌疑犯,想確認眼前這位到底是不是壞人,這時候請對方拿出身份證最準確,可以說PCR檢驗,就像是在核對病毒的身份證字號,是就是,不是就不是,一翻兩瞪眼。

 

    PCR和快篩兩種檢驗,在感染的初期都還測不到,通常要等到感染第三天後,才由陰轉陽,然後再經過十天左右,再由陽轉陰。從頭到尾病程大約十四天,十四天之後疾病痊癒,理論上病毒也都死光,此時快篩和PCR就測不到了。

 

    最後一種檢查目前台灣還不普及,就是抗體檢驗。當我們感染新冠病毒之後,身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,比如說對抗「棘蛋白」或「核蛋白」的抗體,保護身體下一次不會被病毒入侵。這些保護抗體,並不會在感染病毒後立刻出現,通常是在第七天左右,抗體才會慢慢升高,如果這時候抽血檢驗,抗體就會顯示為陽性。抗體畢竟是為了保護人體不二次感染,因此陽性時間會持續很久,至少半年以上都還可以驗得到,因此通常我們會用抗體檢驗,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,或者是否曾經打過新冠疫苗。

 

 

PCR複陽和Ct值

 

在這邊我們暫停一下,做個簡單的整理:一般來說,快篩和PCR感染三天後轉陽,抗體七天後轉陽,感染十四天後快篩和PCR轉陰,但抗體陽性會持續好幾個月。你可能心理納悶:「黃醫師,可是之前媒體報導,很多人明明已經感染超過十四天了,PCR卻一直持續陽性,而且一下子轉陰,一下子又複陽,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」

 

事實上,這種PCR陰陰陽陽的情形,並不是冠狀病毒特有的,許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過後,明明病人已經痊癒,PCR都會有一陣子忽陰忽陽。雖然確切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,但很有可能是一些冠狀病毒的RNA屍體碎片,停留在某些細胞裡清除不乾淨,所導致的結果。由於這些RNA屍體數量不多,病人肯定不具傳染力,但總是要訂一個指標讓病人放心,於是又出現了一個專有名詞:Ct值。

 

越講越複雜,先說結論:Ct值數字越大,表示病毒量越小,意味著驗出來雖然陽性,其實都是RNA的屍體碎片,並沒有活病毒的存在。Ct值數字越大越心安這個概念,常常讓人很困惑,但其實Ct值指的是「放大多少倍我才終於找到RNA」的意思,所以不難理解,當我要「放大很多倍」才找得著的東西,數量肯定少之又少。

 

目前醫院的病房是以Ct值30為一個標準,也就是當PCR檢驗Ct值大於30的時候,病人應該已經痊癒無傳染力,就可以出院回家自主健康管理了。如果有人鍥而不捨的一直挖病人喉嚨做PCR檢查,Ct值在30以上的時間,甚至可長達一百多天,這種檢查說老實話,是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oria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