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kirabale.liao/posts/1247399448707804

 

一九八五年,廟宇再度重建落成,就座落在臺一線斗南路段

 

的磚仔窯,國中通勤就讀,每天經過。起初認為是廟旁企業

 

的福德祠,重建後,探頭省道的山門鑲的卻是「忠義祠」,

 

望名生義,直覺是萬仁爺廟仔,萬仁爺廟仔是陰廟,極少香

 

客能像十八王公廟般絡繹不絕的,加上建築美感或缺,很難

 

引起注意。直到年後讀了溫宗翰的專文,才曉得大有來歷。

 

臺灣各地至今仍不乏有祭祀日本神明的廟宇,斗南忠義祠

 

竟也曾經。

 

 

根據日治時期記載,廟裡祀奉故近衛師團步兵聯隊的赤星中

 

尉,赤星氏同戰馬在斗六郡莿桐巷到斗南五間厝間遭流彈擊

 

斃,雖知姓氏是赤星,名字卻不詳。近期研究則指出,配享

 

者應該是中岡祐保大佐(上校),當時擔任近衛師團步兵第三

 

聯隊聯隊長,日方刻意降低戰歿者軍階則關乎帝國體面。至

 

於「中岡」為何以「赤星」替代,我推測是讀音相近,中岡

 

讀作「なかおか」(nakaoka),赤星讀作

 

「あかほし」(akahoshi)。

 

 

不過,「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」卻直指忠義公就是督軍近衛

 

師團的北白宮能久親王,這種說法顯然採錄廟方沿革。根據

 

忠義祠沿革,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督戰檨仔腳湖畔附近(今東

 

明國中後方),傷歿在大湖口溪北側。當地居民想要埋葬戰

 

死的義勇,故借北白川宮傷歿地點立塚,並在墓前草建一廟

 

,後迫於殖民政府肆意搗毀臺島廟宇,不得已在廟壁畫上北

 

白川宮騎白馬圖以免於遭殃。沿革同時提到,戰後因為年久

 

殘破,鄉紳有意集資重建,卻因祀奉日神而一時無法獲准。

 

顯示設廟之初與戰後重建,都掣肘於政治考量。

 

 

曾經背叛明治政府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,不論是病死或戰死

 

最終都得到帝國神格化的待遇,臺灣神社/宮成為祂俯視帝

 

國第一個海外殖民地的制高點。戰後,臺灣神社/宮遭國民

 

政府拆除,北白川宮在臺灣失去神格,北白川宮一族更在

 

一九四七年遭削籍為民。如今忠義祠主祀,烏臉膨鬚,頭

 

頂簪纓(臺語,神明帽冠),肩披神衣,早已漢族神祇裝扮,

 

曾在舊照中出現的軍裝神像早就下落不明。舊載、研究、

 

沿革與官說,孰為真偽?無從確證,可以肯定的僅有:但

 

凡介入政治考量,不是失真便是模糊,即使主祀何方神靈

 

,都能眾說紛紜。圓山上,北白川宮的神話破滅後,另一

 

則政治謊言─太原五百完人─隨後進駐,又數十年後才遭

 

到拆穿。

 

 

三月底回雲林,歸程,在臺鐵八百系通勤列車攝下忠義祠

 

 

,雨滴豆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oriaCh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